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已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产业社区(园区)、特色街巷、专业楼宇为支撑的都市工业,正为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功能升级、城市更新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全球产业竞争下,“都市工业”如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重要支撑,并实现“寸土生寸金”?12月23日—24日,2023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政府、媒体等领域的业内人士共聚一堂,为以成都为代表的工业强市发展都市工业的路径贡献智慧与资源。
什么是都市工业?联东研究院副院长张宁在大会现场的分享中表示,都市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内;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随着土地越来越紧缺,怎么推动中心城区的制造业发展,成了共同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都市工业和工业上楼应运而生。
如何推动“工业上楼”,实现寸土生寸金?事实上,都市工业并非单纯的厂房平面叠加、把生产线搬上楼那么简单,而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呼唤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载体。在此背景下,如何让产业要素加速向产业载体聚集,将有助于产业创新生态的形成,激发产业集聚活力与溢出效应,是都市产业发展的关键。
“定制化”的载体建设带来了空间的高效利用。“我们全面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以及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打造,主导实施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成都屏芯智能智造总部基地等一批产业载体项目,产业载体竣工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下属成都产业功能区投资运营集团总经理龚饮江介绍,“定制化”的载体建设既提供高品质科创空间、标准化厂房、办公楼宇,还会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化建设。重型生产、轻型生产、研发办公都可各取所需。
什么企业能“上楼”?北京联东投资执行总裁梁环宇表示,“这种企业不是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企业,而是科技型新兴中小企业,企业具备核心技术,处于细分赛道且具有技术领先优天选势,同时具备一些资本投资的属性。”
城市是发展工业,尤其是现代工业都市的载体。2022年,成都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超大的城市体量,为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都市产业与城市更新已形成有效互联。”上海张江集团战略与发展委员会联席副主任、张江产业工程院理事会执行主席兼院长张爱平以上海浦东发展为例,上海经过这些年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城市更新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结构性安排,而产业升级也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了支撑力。“就上海而言,科技与工业旧改、城市更新等有机融合,引领泛都市产业时代。”他说。
如何将都市工业与城市发展融合发展。“通过数实融合促进现代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对此表示,现代都市工业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认为,要加快企业数字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制造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人天选团队工智能在都市产业发展中的应用。